打印

[诗社] [其它]平起和仄起,到底如何确定。

0

[其它]平起和仄起,到底如何确定。

    最近,在网上买了《学诗百法》和《作诗百法》,对照着看时,发现二者对于何为平起,何为仄起,表述显然不同。
    1、关于五律平起法。
    学诗百法讲,平起者,首句第一、第二字,均为平声。
    作诗百法讲,以首句第四字平声为平起。
    2、关于五律仄起法。
    学诗百法中讲,仄起者,首句第一、第二字,均为仄声。
    作诗百法又讲,以首句第四字仄声为仄起。
    3、关于七律平起法。
    学诗百法讲,以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,为平起。
    作诗百法又讲,以首句第六字平声,为平起。
    4、关于七律仄起法。
    学诗百法讲,七律仄起者,首句第二字,必用仄声也。
    作诗百法又讲,以首句第六字仄声,为仄起。
  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    我是菜鸟,请论坛大佬不吝赐教。

[ 本帖最后由 WSHJ 于 2012-10-8 21:07 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墨妆 金币 +18 欢迎提问交流. 2012-10-12 00:02

TOP

0
雅韵斋活跃的都是高手,可以pm他们交流下~

TOP

0
引用:
原帖由 20073136 于 2012-10-8 22:12 发表
雅韵斋活跃的都是高手,可以pm他们交流下~
感谢提醒,我会的。

TOP

0
院长把你帖子的链接都发到事务室了,可见她很重视你哦,欢迎你多发帖,争取早日加入书院!

TOP

0
见这问题,曾经我也和大家谈论过。你在网络上是搜不到正确答案的,至少没有系统上逻辑上的说明。
个人以为:是第一个字来确定是平起还是仄起。
那么,是否更加糊涂了呢?第一字不是可平可仄么?那用平起时,第一字用仄(可仄可平)那不成为仄起吗?
说到这里,我们必须知道格律的由来和变化才能明了:

绝句和律诗分为正格,变格和拗救。
简单说:是平起还是仄起,是针对正格而言的。
比如:
正格:
比如:
七绝仄起首句押韵(正格)

仄仄平平仄仄平,(韵)
平平仄仄仄平平。(韵)
平平仄仄平平仄,
仄仄平平仄仄平。(韵)
没有一三五不论的规则。

七绝仄起首句押韵(变格)

⊙仄平平仄仄平,(韵)
⊙平⊙仄仄平平。(韵)
⊙平⊙仄平平仄,
⊙仄平平仄仄平。(韵)
有一三五不论,二四六分明的规则。

看出意思来了吧?

至于拗救,若你需要,我可讲述与你。

关于格律,其实是后人总结而成,那么对于前人的诗,没有按正格来的,就会找理由证实格律的正确性。
所以产生了变格。。变格都解释不了,则产生拗救。还有唐律一说。
从另一面看,其实格律诗是可以自由灵活的,只是注意不要三连尾。对仗也要掌握。这也是符合古诗抑扬顿挫的基本音律。

[ 本帖最后由 墨夫 于 2012-10-12 17:00 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墨妆 金币 +15 感谢讲解 2012-10-12 23:47

TOP

0
实际写诗中,最好不要使用拗救。因为很多人没有了解清楚拗救。而错认为是出律。
写诗填词,前提是先了解格律,最好是了解格律之后,而不要拘泥格律,填词也一样。不然怎会有新创词牌出现?还有减字以及一个词牌有多种格律呢?
正因为,古代诗词是发展的,也是当时的流行歌曲,所以并不拘泥格律(单得注意音律起伏)。
所以后来有元曲产生啊。
关于一些学术书籍,主要吸收这些书中,能让你产生意境的内容。诗以意为先。
以上不一定正确,错误的地方让大方之家见笑。哈哈,老友,再交流。

[ 本帖最后由 墨夫 于 2012-10-12 16:55 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墨妆 金币 +6 感谢讲解 2012-10-12 23:48

TOP

0
墨夫大大回帖,不甚感激,不胜荣幸!
在下基础差,还不是太懂,羞愧中。
还需要细细体会。
但墨夫大大在6楼讲的意思,在下是完全接受的,即“写诗填词,前提是先了解格律,最好是了解格律之后,而不要拘泥格律”。
这两天,我也在想这个问题,初学ZA练,的确不能太拘泥于格律,否则会影响学习兴趣的。

[ 本帖最后由 WSHJ 于 2012-10-12 23:43 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墨妆 金币 +5 交流 2012-10-13 01:23

TOP

0
墨夫兄,我觉得没有必要刻意回避拗救,拗救毕竟提供了标准律句模式以外
的其他平仄句法,效果等同于扩充用字的灵活性,在诗旨所需的情况大可使用。
当然拗救毕竟属于较为复杂的格律技巧,初学者要留心使用条件,比如“仄仄平平仄平仄”这种典型的句内救模式,一般多见于七律第七句,要是用在七绝第三句上,内行读到就会轻轻摇头
BTW,研读完《丁卯集》,拗救也就基本掌握啦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墨妆 金币 +15 感谢^^ 2012-10-13 01:31

TOP

0
也来说说,玉霓横总能说起诗词里有争议,同时非常有趣能长学问的话题来.
本句自救仄仄平平仄平仄(原格是仄仄平平平仄仄),从单句上看,是按拗救规则处理的.
但是,这属于一字拗,可不救.若救,若在七律第三句,只能救为:
平仄仄平平仄仄.
在七绝第三句,按仄仄平平仄平仄本句自救,会失粘.失粘就不是绝句了.

玉霓横,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?

[ 本帖最后由 墨妆 于 2012-10-13 01:47 编辑 ]

TOP

0
墨妆理解得再正确也没有了!
首先这个确实是可不救的一字拗,原律格为“仄仄平平平仄仄”,若不救,则变为“仄仄平平仄仄仄”的三仄尾,七言诗句这格很少见,我印象里使用这格的稍有点名气的句子只有“朝罢须裁五色诏”了吧?还有吗?倒是对应的五言标格“平平平仄仄”句,对应的不救拗句为“平平仄仄仄”,这个就相当普遍了,而且不限于五律第七句,比如“潮平两岸阔”“江流石不转”“山光悦鸟兴”等句,该句式广泛出现在五言律绝的各个位置。
其次,其实目前争议最大的是讨论“仄仄平平仄平仄”这拗救到底是“五拗六救”还是“六拗五救”,看过不少人的观点,包括王力在内大多数都主张是前者,但是我倒真觉得还是后者合理些,因为第六字在节奏点上,而且“仄仄平平仄仄仄”的句子确实太少。
再次,关于我们写七绝第三句是否可用“仄仄平平仄平仄”的问题,我的意见是NO,为此还跟一诗友争论了半天,他搬出“正是江南好风景”和“日暮东风怨啼鸟”两个名句试图说服我,我说那是人家大杜小杜的特权,名家可用,咱还是悠着点最好别用。原因类似于鲁迅可以写错别字但是咱不能,一个道理呵

[ 本帖最后由 rekarte 于 2012-10-13 17:38 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墨妆 金币 +15 谢谢 2012-10-13 23:54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6-3 06:56